第0056章 趁火打劫
作者:衣冠正伦
推荐阅读:都速通了,告诉我剧情杀、关于我死后到异世界的生活、死去多年的公主回来后、神魔天纪、修仙从分家开始、被少妇认老公后,返还神话级血脉、你怎么知道我一命速通十二鬼月最高难度、精灵:每天一个随机天赋、狱医,猛!、【体坛乒乓】爱你,无关名义、我在末世独自升级、失控宠爱!闪婚教授他蓄谋已久、我真的有一座法师塔、重生87,我带弟兄们江湖称雄、无尽寒冬:我的营地无限升级、全职法师之时空之眼、都市藏真、机娘不是这么开的啊!、暗潮:从成为欧格林人开始走诸天、重生之我有一颗星球、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https://www.zwsm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在京口逗留了五天,沈哲子才跟老爹一起上路。
千余人的队伍在京口开拔,除了老爹带来的几百部曲家兵之外,尚有近千名民夫,男女老幼皆有。
这些民夫并其家眷,皆为徐茂本人所属部曲,一方面帮忙运粮,另一方面则是随队前往吴兴安置下来,给徐茂日后在吴兴安家立业打好基础,预留退路。
沈哲子算是见识到了这个年代豪强们是怎么玩儿的了,徐茂身为京口沿江督护,既有巡防之责,又有安民之任。
大笔一勾,安置流民的白籍上就少了两百户人丁!
这些人丁若能登籍造册,择地安置,不出数年就能为朝廷输送赋税。
可是现在,却成了徐茂个人的私产,再不受朝廷的法度约束。
而看这些人,并没有因为丧失自由自立的地位而有所沮丧,反而隐有振奋之情。
毕竟要在京口这流民汇聚地等待安置遥遥无期,而且即便得到授田,也要艰难垦荒,食不果腹。
可是一旦到了三吴腹地,便不吝于一个美好开始。
老爹对此却有些不满,船舱中不乏忿忿对沈哲子抱怨:“这徐邃然也是奸猾,统共给我不到三万斛粮,为他安顿荫户部曲就要耗费近万斛。
两万斛粮,也难派上多大用场。”
对于老爹的抱怨,沈哲子也心有戚戚。
两万斛粮看似数量不小,但对于自家掌握的庞大人口而言,甚至不足以支撑一个月的消耗。
今时后世计量单位过于混乱,时下一斛粮换算为重量,大约可以视为一石。
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但这所谓的斤是汉斤,汉斤两斤尚不足后世一市斤。
或许可以用更直观的计量来计算时下人均耗粮,三国志讲司马懿闻诸葛亮日食米仅三升,便预言其将死。
《梁书》镇北将军江革受俘北魏,“日给脱粟三升,仅余性命”
。
从这些来看,不考虑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营养摄取、热量摄取之类,可知日食三升仅仅只能维持人不被饿死而已。
如果还要承担劳动,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天最起码要有五升主食,才大约能够满足生存和劳动的消耗。
两万斛粮,二十万斗,两百万升,人均下来,实在算不得一个多大的数量,也难怪老爹有些不满。
须知沈家除了维持自家人口消耗之外,还要接济那些依附沈家的那些小地主士族。
拜老爹预谋反叛所赐,这些人家也卷入其中,田亩歉收。
如此累加起来,要维持到明年新稻收成,最起码还有将近十万斛粮的缺口!
如果是正常年头,区区十万斛粮,还不足以压垮沈家,每年田亩所出,又何止十万斛。
但今年兵灾波及,粮价本就高企,沈家多年积累,近乎消耗一空。
眼下虽然还未到粮尽一刻,但未雨绸缪,前景堪忧。
这几天沈哲子也在考虑关于古代救荒的经验,见老爹愁眉不展,便试探道:“父亲,儿在纪师府中偶向葛洪葛仙师请教,他曾说过几种救饥之方……”
说着,他便将自己勉强记得的一些救饥方托以葛洪之名向老爹介绍。
譬如黄豆研磨芝麻,搓成球,江米芝麻研磨成丸,书上或言一粒可保数日不饥。
沈哲子虽然没吃过,但眼下集思广益,有用无用大可试试。
听到是葛洪所教,沈充倒是认真倾听,听完后却有些失望,说道:“这一类救饥之法,不过是果腹积气,使人不觉饿,但却积气体虚,力弱不堪。
官府赈济或可一用,我家人丁尚要劳作生产,益处不大。”
沈哲子听到老爹这话,便明白了这些救饥方的弊病,用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填饱肚子,只是让肚子里不至于空无一物,但其实人体需要的营养还是缺失。
“青雀你也不用烦心,为父自有应对之策。”
沈充见沈哲子略显失落,笑着安慰他道:“今非大荒之年,虽受兵事波及,但各家也有粮产储蓄。
只要多加思量,总能买到粮食济缓救急。”
沈哲子点点头,但也清楚,老爹嘴上说的轻松,但其实难就难在买不到粮。
在京口逗留了五天,沈哲子才跟老爹一起上路。
千余人的队伍在京口开拔,除了老爹带来的几百部曲家兵之外,尚有近千名民夫,男女老幼皆有。
这些民夫并其家眷,皆为徐茂本人所属部曲,一方面帮忙运粮,另一方面则是随队前往吴兴安置下来,给徐茂日后在吴兴安家立业打好基础,预留退路。
沈哲子算是见识到了这个年代豪强们是怎么玩儿的了,徐茂身为京口沿江督护,既有巡防之责,又有安民之任。
大笔一勾,安置流民的白籍上就少了两百户人丁!
这些人丁若能登籍造册,择地安置,不出数年就能为朝廷输送赋税。
可是现在,却成了徐茂个人的私产,再不受朝廷的法度约束。
而看这些人,并没有因为丧失自由自立的地位而有所沮丧,反而隐有振奋之情。
毕竟要在京口这流民汇聚地等待安置遥遥无期,而且即便得到授田,也要艰难垦荒,食不果腹。
可是一旦到了三吴腹地,便不吝于一个美好开始。
老爹对此却有些不满,船舱中不乏忿忿对沈哲子抱怨:“这徐邃然也是奸猾,统共给我不到三万斛粮,为他安顿荫户部曲就要耗费近万斛。
两万斛粮,也难派上多大用场。”
对于老爹的抱怨,沈哲子也心有戚戚。
两万斛粮看似数量不小,但对于自家掌握的庞大人口而言,甚至不足以支撑一个月的消耗。
今时后世计量单位过于混乱,时下一斛粮换算为重量,大约可以视为一石。
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但这所谓的斤是汉斤,汉斤两斤尚不足后世一市斤。
或许可以用更直观的计量来计算时下人均耗粮,三国志讲司马懿闻诸葛亮日食米仅三升,便预言其将死。
《梁书》镇北将军江革受俘北魏,“日给脱粟三升,仅余性命”
。
从这些来看,不考虑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营养摄取、热量摄取之类,可知日食三升仅仅只能维持人不被饿死而已。
如果还要承担劳动,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天最起码要有五升主食,才大约能够满足生存和劳动的消耗。
两万斛粮,二十万斗,两百万升,人均下来,实在算不得一个多大的数量,也难怪老爹有些不满。
须知沈家除了维持自家人口消耗之外,还要接济那些依附沈家的那些小地主士族。
拜老爹预谋反叛所赐,这些人家也卷入其中,田亩歉收。
如此累加起来,要维持到明年新稻收成,最起码还有将近十万斛粮的缺口!
如果是正常年头,区区十万斛粮,还不足以压垮沈家,每年田亩所出,又何止十万斛。
但今年兵灾波及,粮价本就高企,沈家多年积累,近乎消耗一空。
眼下虽然还未到粮尽一刻,但未雨绸缪,前景堪忧。
这几天沈哲子也在考虑关于古代救荒的经验,见老爹愁眉不展,便试探道:“父亲,儿在纪师府中偶向葛洪葛仙师请教,他曾说过几种救饥之方……”
说着,他便将自己勉强记得的一些救饥方托以葛洪之名向老爹介绍。
譬如黄豆研磨芝麻,搓成球,江米芝麻研磨成丸,书上或言一粒可保数日不饥。
沈哲子虽然没吃过,但眼下集思广益,有用无用大可试试。
听到是葛洪所教,沈充倒是认真倾听,听完后却有些失望,说道:“这一类救饥之法,不过是果腹积气,使人不觉饿,但却积气体虚,力弱不堪。
官府赈济或可一用,我家人丁尚要劳作生产,益处不大。”
沈哲子听到老爹这话,便明白了这些救饥方的弊病,用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填饱肚子,只是让肚子里不至于空无一物,但其实人体需要的营养还是缺失。
“青雀你也不用烦心,为父自有应对之策。”
沈充见沈哲子略显失落,笑着安慰他道:“今非大荒之年,虽受兵事波及,但各家也有粮产储蓄。
只要多加思量,总能买到粮食济缓救急。”
沈哲子点点头,但也清楚,老爹嘴上说的轻松,但其实难就难在买不到粮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